辛巴又被爆雷了!
据相关媒体报道,辛巴自创的卫生巾品牌“棉密码”均检出超高含量的硫脲,甚至其中有一款棉密码樱花·舒缓型卫生巾的硫脲含量甚至高达16653.4679μg/g。
不仅如此,在被检测出有致癌成分之前,已经有消费者受到了伤害。
有30多名“棉密码”的忠实消费者自称均患有甲状腺癌,还有一部分消费者说自己一直感到身体不舒服,没想到是卫生巾的问题。
因为这个品牌是千万网红公司名下的,每年直播间中,这款卫生巾能够卖出5亿包—10亿包。
展开剩余90%“我天囤了好多,最近几个月一直不适,都没想过是卫生巾的问题,结果被曝是致癌的,辛巴你有没有良心啊”
“我不理解为什么辛巴本来就是塌房人物,道德败坏素质低劣,为啥还是这么多人买它带货的东西”
这一次,辛巴又又又塌房了,这一次不是欺骗消费者,道德品质不行的问题了,而是踩到了法律红线了。
如今辛巴走到这一步,原本就是预料之内的事情,他这个人成名路本来就劣迹斑斑。
辛巴原名辛有志,出生在黑龙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
学习成绩差,没有高学历,早年间做过各种小生意,从卖水果到摆地摊,干过服务员、学过挖掘机等等。
24岁那年,辛巴自己在租了一间仓库,干着倒卖纸尿裤的营生,后来因为“非法雇佣留学生”仓库被查,财产被没收充公,自己还在里面被拘留2个多月。
2016年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给了辛巴一个翻身的机会,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,入驻快手,开始以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方式积累人气。
辛巴的直播风格粗犷豪放,带着东北人特有的直爽和幽默,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。
他不走精致路线,而是用接地气的语言和真诚的态度打动观众,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,甚至不避讳谈及过去的落魄经历。
到了2017年,辛巴创立了自己的品牌“棉密码”,主打女性卫生用品,宣称是“亲自参与研发”的产品。
这个品牌后来成为他旗下辛选集团的重要自营品牌之一。
辛巴的直播间里,粉丝们被他的热情和对产品的自信感染,动辄喊出“全网最低价”“买到就是赚到”的口号,带动了惊人的销售额。
据报道,辛巴在2020年一场直播中创下了12亿元的带货纪录,堪称直播电商界的奇迹。
如今辛巴在快手的粉丝量已经接近1亿,稳坐平台顶流主播的宝座。
他的直播间常常是“人气爆棚”,动辄几十万观众同时在线,评论区刷屏不断。
作为一个高调的网红,辛巴渐渐好像“失了初心”,关于他的争议和质疑从未停止过。
2020年,辛巴就因“糖水燕窝事件”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当时,他在直播间力推一款燕窝产品,宣称营养丰富、老少皆宜,但随后被曝出这款燕窝实际上是以糖水为主,燕窝含量微乎其微。
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,媒体和网友纷纷质疑辛巴的诚信,甚至有声音指责他“割韭菜”。
最终,辛巴公开道歉,并赔偿了相关消费者,但这一事件无疑给他的口碑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除了产品质量问题,辛巴还因其他行为引发争议。
他曾在直播中与平台、品牌方甚至其他主播公开“开怼”,言语犀利,甚至不惜用极端的方式表达不满。
2021年辛巴因违反平台规则被快手暂时封禁,粉丝们在微博超话里为他“喊冤”,甚至每天为他的回归倒计时。
这种高调的行事风格让他在圈内树敌不少,但也巩固了他的“敢说敢做”人设,吸引了一批死忠粉。
辛巴的争议不仅限于个人行为,他的商业模式也常常被质疑。
有人认为,辛巴的直播带货过于依赖“低价策略”和情绪煽动,缺乏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。
他的团队“辛选集团”虽然规模庞大,但管理漏洞频出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
这些问题在“棉密码”事件之前,就已经为辛巴的爆雷埋下了伏笔。
“棉密码”卫生巾被曝出含有硫脲的消息,像是给辛巴的商业帝国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。
作为辛巴亲自背书的品牌,“棉密码”一直被他宣传为“安全、舒适、高品质”的女性护理产品。
他曾在直播中声称,品牌有上千万用户,产品经过严格测试,甚至“每一片卫生巾都凝聚了自己的心血”。
新京报的调查却揭开了残酷的真相,这款卫生巾的芯片部分检出硫脲,一种被专家评估为具有中低毒性的化学物质。
长期暴露可能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,包括致癌的可能性。
硫脲是什么?专家解释,这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化学品,急性毒性不高,但在长期接触下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。
尤其对于卫生巾这种与人体密切接触的产品,任何化学成分的异常都足以引发关注。
网友们开始深挖“棉密码”的生产链,发现其供应链管理存在诸多漏洞,比如原材料来源不明、检测流程不透明等。
这些问题让“棉密码”从“网红爆款”变成了“信任危机”的代名词。
至今还没有出面回应。
辛巴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粉丝的信任。
他通过直播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,用“亲民”“接地气”的形象赢得了千万粉丝的追随。
但信任是一把双刃剑,一旦产品质量出了问题,这种情感连接就会迅速崩塌。
网红带货的本质,是利用个人影响力为商品背书。
辛巴的案例告诉我们,影响力越大,责任也越大。
消费者愿意为“辛巴推荐”买单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辛巴的判断,相信他不会拿劣质产品糊弄人。
网红们到底是在卖产品,还是在卖人设?
当“低价”“爆款”成为直播间的唯一卖点,产品质量是否被忽视了?
辛巴的“棉密码”不是孤例,此前已有多个网红产品因质量问题翻车,比如某款“不粘锅”粘锅、某款“健康食品”虚假宣传等。
网红可以自夸自家产品,可以追求财富,但绝不能踩踏法律和道德的红线。
对于整个网红行业来说,辛巴的爆雷也是一记警钟。
直播带货的热潮让无数人看到了财富的可能。
但是产品质量、虚假宣传、数据造假……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,网红经济迟早会走向泡沫化。
发布于:河南省什么是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