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记》中记载,楚人源自黄帝一系,颛顼重孙“重黎”是帝喾的火正,又被称为“祝融”。由于攻打共工氏未能成功,他最终被杀害。重黎的弟弟吴回接任火正,依然被称为祝融,而吴回的儿子陆终有六子,其中之一便是季连,他属于芈姓,并且是楚国的始祖。因此,季连应该生活在五帝时期。接下来的记载简略提到,季连的孙子穴熊继承了楚国的传承,之后楚国历史逐渐模糊不清,或许是被记录在不同的地区,亦或者由于史料流失,无法准确记载其后。直到周文王时期,季连的后代鬻熊开始出现,并且辅佐文王,这才使得楚人的历史逐渐变得清晰。
然而,随着近年来众多地下文物的出土,考古学家不断发现让人惊叹的历史证据,这些发现逐渐改变了我们对于楚人历史的认知。特别是清华简、安大简等战国时期楚国的简牍出土,这些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与《史记》完全不同的楚人历史传承记录,颠覆了传统史学的理解。
清华简的重大发现
清华简《楚居》记载的楚人历史,与《史记》中的记载有着极大的不同,提出了两点具有颠覆性的发现。首先,季连的时代被推迟到了商朝中期,甚至与商朝的武丁同时代。根据楚居的记载,季连曾见过盘庚之子,并娶了盘庚的孙女为妻,生下了伯和远仲。盘庚是商朝时期的重要人物,他的儿子武丁更是以雄才大略著称。季连与盘庚的婚姻关系说明,楚人与商朝的政治联系密切,从时间上来看,季连的生存年代应当大约与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武丁时期重合,这让我们将楚国的历史追溯到了商朝中期。
展开剩余70%其次,清华简揭示了穴熊与鬻熊实际上是同一个人。楚居中提到“穴熊(与妻子妣列)生侸叔、丽季”,而史记则将熊丽归于鬻熊之子。通过对比楚居和史记的不同版本,学者们认为,穴熊和鬻熊是同一个人,名为“穴熊”,但由于发音不同,在史书中被误分为两人。此发现不仅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真相,还与《帝系》的记载相符,进一步证明了楚居对史记的颠覆性。
安大简的颠覆性结论
更具颠覆性的是安大简的出土。安大简是公元前640年左右的楚国夔国所用竹简,其中详细记载了楚国历史,并对《史记》中的记载提出了质疑。例如,《史记》中提到“重黎”和“吴回”是兄弟二人,而《国语》和《山海经》则称“重”和“黎”是两个人,而安大简明确指出“重、黎、吴、韦(回)”是四兄弟,他们都是颛顼之子老童的儿子。这一说法完全推翻了《史记》中的兄弟关系。
此外,安大简还提到,祝融曾派人寻找季连,但季连却躲入山洞,拒绝见使者。使者为此放火烧洞,季连才说出了一个“酓”字,回去的使者将这一消息报告给祝融,祝融称“是穴之熊也”,于是季连的名字变成了“穴酓”,后来“穴酓”便成了“穴熊”。这一记载在清华简《楚居》中也得到了印证,因此可以断定,季连、穴熊和鬻熊确实是同一个人。
这一发现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大的结论,即季连、穴熊、鬻熊其实是同一个人物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的错误,可能源于对历史传承的理解偏差。通过清华简和安大简的对比,我们可以推测,楚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,而不如《史记》中所说的那样失传数百年。
结语
虽然清华简和安大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与《史记》截然不同的楚人历史记载,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推翻司马迁的结论。毕竟,史料仍然存在差异,安大简的某些观点依然缺乏其他证据的支持。无论如何,这些出土文物为我们揭示了楚人历史的部分真相,也为我们重新审视《史记》的记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。
发布于:天津市什么是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